目的:比較原版柏格氏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 BBS) 與短版柏格氏平衡量表(Short-Form Berg Balance Scale, SFBBS) 應用於中風病人在團體層級與個別層級之反應 性。方法:利用次級資料分析。樣本為亞急性中風病人,且於中風發病後第 1430 及 90天各接受一次 BBS 之評量。團體層級反應性以 BBS 及 SFBBS 之「效應值」(effect size, ES) 及「標準化反應平均值」(standard response mean, SRM) 進行比較;個別層級反應 性則以「最小可偵測變化值」(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MDC) 為切點,當病人的變化 超過「最小可偵測變化值」則視為具有統計顯著性(真實的改變)。比較二量表分數超 過「最小可偵測變化值」之人數以及「最小可偵測變化值比值」(改變量/最小可偵測 變化值)之差異。結果:共 226202 與 168 位中風病人完成第 14 天、第 30 天及第 90天之評估。SFBBS 的分數來自病人之 BBS 分數。團體層級反應性檢定結果顯示 BBS SFBBS 之「效應值」(介於 0.37 至 0.77)與「標準化反應平均值」(介於 0.64 至 1.05) 相當。個別層級反應性在各不同受測區間,SFBBS 之「最小可偵測變化值比值」均顯著 大於 BBS結論:在團體層級,原版 BBS 與 SFBBS 之反應性相當。個別層級之反應性,SFBBS 之「最小可偵測變化值比值」顯著大於原版 BBS。基於本研究結果,臨床上可優 先考慮使用 SFBBS。後續研究可以針對此二評估工具之個別層級反應性以不同樣本或不 同方法進行驗證。

"> 投稿審查系統 - 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 期刊目錄【原版柏格氏平衡量表與短版柏格氏平衡量表應用於亞急性中風病人之反應性比較】
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Journal of Taiwan Occupational Therapy Research and Practice
ISSN-1819-7167
半年刊,正常發行
沿革
2005年11月1日創刊
原版柏格氏平衡量表與短版柏格氏平衡量表應用於亞急性中風病人之反應性比較
Comparison of the Responsiveness of the Original and the Short-Form Berg Balance Scale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Stroke
呂文賢(Wen-Shian Lu);連雅慧(Bella Ya-Hui Lien);謝清麟(Ching-Lin Hsieh)
平衡;反應性;中風;Balance;Responsiveness;Stroke
摘要
中文 English

目的:比較原版柏格氏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 BBS) 與短版柏格氏平衡量表(Short-Form Berg Balance Scale, SFBBS) 應用於中風病人在團體層級與個別層級之反應 性。方法:利用次級資料分析。樣本為亞急性中風病人,且於中風發病後第 1430 及 90天各接受一次 BBS 之評量。團體層級反應性以 BBS 及 SFBBS 之「效應值」(effect size, ES) 及「標準化反應平均值」(standard response mean, SRM) 進行比較;個別層級反應 性則以「最小可偵測變化值」(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MDC) 為切點,當病人的變化 超過「最小可偵測變化值」則視為具有統計顯著性(真實的改變)。比較二量表分數超 過「最小可偵測變化值」之人數以及「最小可偵測變化值比值」(改變量/最小可偵測 變化值)之差異。結果:共 226202 與 168 位中風病人完成第 14 天、第 30 天及第 90天之評估。SFBBS 的分數來自病人之 BBS 分數。團體層級反應性檢定結果顯示 BBS SFBBS 之「效應值」(介於 0.37 至 0.77)與「標準化反應平均值」(介於 0.64 至 1.05) 相當。個別層級反應性在各不同受測區間,SFBBS 之「最小可偵測變化值比值」均顯著 大於 BBS結論:在團體層級,原版 BBS 與 SFBBS 之反應性相當。個別層級之反應性,SFBBS 之「最小可偵測變化值比值」顯著大於原版 BBS。基於本研究結果,臨床上可優 先考慮使用 SFBBS。後續研究可以針對此二評估工具之個別層級反應性以不同樣本或不 同方法進行驗證。

來源資料:11卷2期